入冬了,摆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
工作人员面前,有一道难题:住进来的动物越来越多,笼舍快不够用了。
截至目前,救护中心共收容了35只
猴,有20多只都是被市民弃养的
宠物猴,其中
猕猴占了绝大多数。救护中心里的隔离笼舍,现有一半住户都是大大小小的
猴子。让工作人员更为苦恼的是,被丢弃在野外的猕猴,频频扰乱市民生活,抓捕起来却十分困难。
这堆麻烦,归根结底是少数玩家不当养宠物造成的。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猕猴,缘何会成为少数人的宠物?既然是宠物,缘何又遭到弃养?猕猴逍遥野外,会带来哪些潜在的社会风险?近日记者走进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,听工作人员诉说“弃养猴的烦恼”。
救护中心变弃猴“收容所”
走进位于顺义区的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,距离门区不远,就是隔离笼舍区。隔离笼舍原本是救护中心的“门诊部”——受伤的野生动物送到这里紧急救治,过了治疗期,就周转到其它笼舍继续康复。但是现在,这个临时周转地的两大排笼舍有一半成了猕猴的常住公寓。
饲养员许树群带着记者走进隔离笼舍区,机警的猕猴们听到动静,立刻在笼子里上蹿下跳起来,一道道铁栅栏缝里,伸出一只只上下挥舞的小手臂。记者一个不留神,正举着拍照的手机差点儿被一只小猴夺走。
“小心手机、眼镜,这些小家伙就喜欢抓亮晶晶的东西。”许树群常年和这些小猴打交道,非常了解它们的脾气。“一个个机灵着呢!而且个个是‘拆家能手’。”
隔离笼舍区入住了16只猕猴。有的两只一个笼舍,有的三只一个笼舍,为了防止彼此间打架,工作人员把体形相近的猴子安排在同一个笼舍里。唯独一只成年公猴被单独安排在一个笼舍里,这只猕猴六七岁的样子,体格健壮,性情也相当凶猛。当记者靠近时,它使劲撞击笼舍围栏,发出低沉的吼声。“这只猕猴是两个多月前送过来的,主人是住在通州的一名画家。他说实在是养不了了,太凶了。”饲养员说。
住在这里的猕猴,基本上都是被弃养的
宠物猴。为收容这些落难的小猴,救护中心一共腾出了三处区域的笼舍,除了猕猴,在这里落脚的还有食蟹猴、平顶猴、藏酋猴。
“这些猴小的时候特别可爱,所以才会被人当作宠物养。可长大了就没那么可爱了,它们会破坏家具,人还没法管束,所以养着养着主人就没兴趣了,而且也实在养不住了。”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饲养繁育科科长高峰说。
“孙大圣”屡遭投诉
这些弃养猴,一部分是主人主动联系野生动物救护中心,送到这里的;一部分是被主人悄悄放到野外,救护中心工作人员给逮回来的。“送过来的还好,现场去逮那真是太费劲了!”
今年,救护中心接到市民“身边猴出没”的举报有6次之多,涉及门头沟、昌平、朝阳、顺义、大兴等多个区。救护中心出动6次,成功抓捕的只有4次。
让工作人员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初夏,当时门头沟雁翅镇有村民举报,一只独臂猴在村里四处乱窜,惊吓到老人、孩子。
“那是一个星期日,我们出动了4个人,开了3个多小时的车到了这个山村。那猴子看有人来逮它,从屋顶跳到树上,然后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,七跳八跳就跑到了村边的山崖上,一眨眼就没影儿了。我们大老远的,白跑一趟!”
就在不久前,工作人员接到顺义区杨镇居民举报前往抓猴,也是扑了一场空。“这家伙窜得太快了,而且特别聪明,根本不进你的圈套。”工作人员原本想使用苹果、香蕉等食物,引诱猴子到近前取食,然后用吹管吹麻醉针把它逮住。但是这只猴根本不为美食所动,工作人员连下手捕捉的机会都没有。在野外抓捕一只猴,救护中心需要出动一辆车、4名工作人员,至少花费半天时间,到最后还不一定能逮到。
而被“孙大圣”们骚扰的市民也苦不堪言。今年9月份,在朝阳区香江花园居住区,一只被主人丢弃的宠物猴,上演了“大闹天宫”的戏码:撕扯业主晾晒的衣服、拉窗帘、扔花盆,抓挠孩子,把人们吓得够呛。
无证养猕猴属非法行为
之所以认定这些猴是被市民弃养的宠物猴,而不是野外猕猴,是因为它们的出没地点不是小区就是村庄。而且在北京野外,虽然历史上有过猕猴的自然种群分布,但最近几十年并没有发现过野生猕猴的踪迹。出现在深山的猕猴有的是弃养的,有的是从养殖场逃跑的。
“把猕猴当作宠物养,这个本身就是不合法的。”高峰介绍,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野生猕猴是绝对不可以养的,即便是人工繁育的猕猴,也需要园林部门审批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方可养殖。“北京市从未向个人颁发过此证。个人养猕猴是不被法律许可的。”
而从目前大量猕猴被弃养的情况来看,把猕猴当萌宠,结局并不美妙。一方面,猕猴本身有自己的生长规律,如果是人工繁育,需要为它提供一定规模的笼舍空间、科学的营养供给,还要进行日常的疫病预防,这些条件个人家庭很难达到。另一方面,猕猴携带着的寄生虫,很容易在人际间传播疾病。被放归野外的猕猴,因为频频到人类居住区觅食、捣乱,还成为了治安不稳定因素。“不管从动物福利,还是人类健康角度来讲,都不是件好事。”高峰说。
“超载”养猴挤占救助资源
有市民存在侥幸心理,“等我养不了了,送给救护中心养不就结了嘛。”殊不知,对于救护中心来说,养猴的负担也越来越重,“接过来容易,送出去难,在我们这儿养一辈子也不是事儿啊!”
如前面所说,这种人工饲养的猴一旦放归野外,就会大肆搞破坏,扰乱社会治安,所以只能送给动物园等类型的机构,“可动物园也要不了这么多的猴啊。”有一些养殖机构想接收,但因为有严格的审批手续,救护中心接收的各类动物并不能轻易地往外面这些机构输送。
救护中心自己养着,一方面占用笼舍,挤占了野生动物的救助资源;另一方面,每天投喂的饲料成本也不低。
像这样被人非法饲养的动物,救护中心还有不少。这其中有100多只大大小小的陆
龟,15只
蜥蜴,甚至还有一只浣熊。
“救护中心的本职是救助野生动物,现在却要用相当大的精力去照顾这些被弃养的动物。”救护中心工作人员说起来十分无奈。他们反复强调,作为国家保护动物的猕猴、陆龟等,无证饲养本身就是犯法行为。“请市民从个人安全健康和动物福利角度出发,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宠物,还野生动物一个自由的生存空间。”
本报记者 王海燕 文并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