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蝌蚪五线谱
作者:蝌蚪君
全文链接: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jM5MTA3MDY3Mg==&mid=2653748412&idx=2&sn=131b63e75a541ffc489d75fc7bdde25a&chksm=bd637c038a14f515b84c928db812f1505a2f61140a3874d2eb204406e995a91c1b981d82e862&mpshare=1&scene=23&srcid=07278PpuJcyZaBZIsXI8WKHX&sharer_sharetime=1632544930148&sharer_shareid=abbd61c7dc0bac
内容节选:
实验心理学家Kuo Zing Yang教授曾就这个问题进行过一项持续10年的研究。
结果表明,由猫妈妈抚养长大的小猫,多生存在户外恶劣的环境里,狩猎是生存的必备技能,因此小猫从小就会跟随妈妈学习狩猎与捕获食物。
猫抓老鼠
而从小由人类抚养长大的小猫,生存环境优渥,粮食充足,没有接受过狩猎教育。即使猫妈妈会狩猎,但如果不刻意教导小猫猎杀老鼠,小猫是不会将老鼠当做“死敌”的。
至于我们为什么经常见到猫咪追逐老鼠,甚至很多逗猫棒都做成老鼠的样子,可能和猫咪喜爱追逐移动物体的本能有关。
要知道,猫对运动的物体很敏感,任何移动的物体都会引起它们的兴趣,而老鼠常常作为这样的“移动物体”出现,猫咪自然会兴冲冲地扑上去。
逗猫
其实,即使面对的不是老鼠,猫咪也会产生“追逐”的本能。从这个角度解释,“抓”这个行为是纯粹的本能。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:如果猫咪把老鼠归于可以果腹的食物,有目的的去抓老鼠,甚至使用了各种捕猎技能,就像汤姆抓杰瑞那样,那么这就是一种普遍的后天行为。
行为学家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以上说法:如果猫在2-7周龄与老鼠共同长大,成年后并不会捕杀同种类的老鼠,甚至会认为老鼠和自己是同类。如果汤姆从小就和杰瑞生活在一起,那么就不会存在“抓”这种行为了。
延伸阅读:
《为什么狗比猫更通人性,对人类主人更加亲热?》
节选:
那么,为什么狗对人类的感情比猫对人类的感情更深厚,也即更通人性呢?从科学角度看,却是与一种叫做催产素的物质有关。
可爱的小猫
催产素,这是一种哺乳动物的分泌物质,是体内的一种激素。众所周知,当哺乳动物(包括人类)面临分娩的时候,催产素就会自然分泌出来,而这种激素可以促进子宫组织的收缩,加快、协助分娩。研究人员还发现,热恋之中的男女之间,也会有催产素产生。如果他们的催产素的量多一点,则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,也更加牢靠,不会轻易的分手。当催产素的量下降的时候,则他们的感情就会逐渐变得淡漠。而这些,其实都是哺乳动物进化出来的一种功能。
催产素
研究人员通过对比猫和狗与人类玩耍之后催产素上升的水平,做了一些结论。
研究证明,猫在与人类主人玩耍之后,它们的体内的催产素的量,与玩耍之前比较,上升了12%。而狗与人类主人玩耍之后,它们的体内的催产素的量,则远远超过了猫的水平,它们与玩耍之前比较,上升了57%。
也就是说,狗比猫的催产素要高好几倍。
而一般来说,只有人类间只有父母与孩子朝夕相伴,或者夫妻之间亲热,催产素才会上升50%以上。
《捏住猫的后颈肉,它会变乖,假如捏住老虎呢?》
节选:
为什么有些猫咪等宠物,它们原本是嬉戏打闹的状态,一旦被主人捏到后颈肉,就立即变乖了呢?这个反应被认为是条件反射,其在术语上有一个名词,叫做“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”。
首先,我们看这个词汇中有“掐捏”的动作,这个动作会导致宠物出现行为的变化,就是它们通常会变得安静,好像是被某种力量抑制住了。其实,不仅仅是猫咪,比如说老鼠,也会出现这种“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”的行为。有生物学家用麻醉针对老鼠的颈部进行麻醉,然后去捏住它们的后颈肉提起来,结果发现这些小动物没有“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”的现象就几乎没有。一旦麻醉的效果过去,再次捏它们的后颈肉,它们就会立即变得安静下来,一动不动的任人摆布。
猫之所以会有“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”,是因为它们幼年时期的环境导致了这一反应,属于一种条件反射。大凡是一些利用叼住幼崽后颈来搬运的动物,幼崽在成长期基本上都有这种条件反射的行为。像人类这样不用叼住或者捏着婴儿后颈肉搬运的,婴儿们就不会有这种一被捏住后颈肉就止住啼哭的行为抑制。
猫母亲搬运小猫崽
不过,人类的婴儿有另外的一种行为抑制的表达,就是他们喜欢被大人抱着。母亲看见孩子在啼哭,就去抱着他们,这时候被抱着的婴儿由于在胎盘内就习惯了母亲的心跳,加上有一部分婴儿对母亲身体的独特气味比较熟悉,他们就认为自己现在得到了母亲的体贴重视,于是产生了一种被保护照料的安全感,从而停止啼哭行为。这也是一种后天形成的行为抑制。
《把猫咪放大10倍,和老虎打一架谁能赢?》
节选:
动物学家有过研究课题,像一些小型的食肉动物,假设它们的体重小于20千克,它们一般会捕食比自己体型小的动物为食物;而那些自身体重大于20千克的食肉动物,就喜欢去捕杀比自身体型大得多的动物。所以说,猫咪的体重远远小于20千克,所以它们适合抓捕更小的老鼠,而老虎常常会去猎杀体型较大的野牛甚至是棕熊。
《我反对为猫狗立法,为动物立法从来不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》
节选:
比如,网民“一层秋雨一层凉”留言说:
圣雄甘地说,“一个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决定着这个国家的道德高度”。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,建立伴侣动物保护法是文明进步的体现。
对这位网民的留言,我就予以坚决反对。所谓的圣雄甘地,只适合生存在南亚次大陆那样奇葩的土壤,历史上的他反对科学,反对一切工业化,反对国防现代化,反对学习外语,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思想保守主义者。在抗日战争期间,甘地还建议我国政府放弃抵抗侵略者。对于这样的一位“圣雄”,我只能认为他的“道德”一定是与众不同的。至于他说的“一个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决定着这个国家的道德高度”,就毫无事实和逻辑可言。只能认为是甘地的自说自话。
对于家猫来说,虽然捕猎不再是其谋取食物手段,但是这种天性已经无法磨灭,即便是温饱得以保障时,狩猎行为也会作为消遣娱乐继续存在。
可能很多人对猫的印象是胆小和慵懒,所以不太像是会抓老鼠的样子,对此有必要做出一些解释:
其实现代家养的猫,许多原始本能都丧失了,它已经有充足的食物供给,就逐渐丧失了主动捕食老鼠的能力,老鼠以及一些小动物、小昆虫在它面前只是充当玩具,而且玩腻了还就不玩了。顺便说下,让猫猫去捕鼠不好,现在的鼠药很多,一旦猫猫误食吃过鼠药的老鼠,会有生命危险的。如果你一定要训练它,不妨尝试下限制它的饮食,它饿了,自然会去捕鼠,毕竟是求生的本能。
猫生来就有一种“想捉住移动物体”的天性。所以,从眼睛能够看见东西时起,只要有移动的东西出现,手就会很自然地伸出去,因而有一种“不出手不行”的心态存在。话虽如此,但也不是说猫生来就会捉老鼠。通过练习,进行反复的训练,才会掌握捕捉猎物的方法。
所谓的练习与训练,就是猫小时候“调皮的嬉戏”。幼猫其实是在做一些"自己不得不做"的事情,而在我们看来不过是在玩耍。不过,玩耍原本就是在快乐地做一些"非做不可的事情"。所有的动物,都会在做"自己非做不可的事情"时感到快乐,所以,当还是孩子的时候将这些事情当作是"玩耍"来做,结果却将其变成了练习与训练。
一旦幼猫的腿脚发育完善了,就能开始追逐移动的物体了。同时锻炼了体力,练习了如何把握飞跳起来的时机。等到再大一点,“玩耍”的难度就升级了,能够熟练完成埋伏、偷偷接近,最终一跃而上将猎物捕获的一系列动作。如果是野猫的话,到了这个阶段,就能开始真正的狩猎,经历了多次失败以后,习得完美的狩猎技术。一般出生后4~5个月就能达到这个程度。
即使是人养的猫,如果是放在室外饲养的话,通过户外的一些实践,一开始会捉到一些小虫子,慢慢地就能捉老鼠跟小鸟了。不过,如果是在室内饲养的话,因为缺乏实践机会,在"尝试真正的狩猎"阶段之前就停滞不前了。大了以后突然遭到老鼠的袭击的话,甚至会吓一跳:“这是什么啊?”也有猫会吓得跑掉。最近,这辈子都没见过老鼠的猫越来越多。像这样的猫,一直都在继续着疑似狩猎的游戏,所以一辈子都不会捉老鼠、